邮箱:290421725@qq.com
地址:成都市新津区希望西路190号
1.桥梁支座更换与桥梁同步顶升
顶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桥梁施工技术,以前主要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纠偏和桥梁的顶推施工工艺中。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顶升工艺更多的被用于既有桥梁的技术改造和桥梁由于各种原因所产生的偏差、病害的校正中。
顶升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1)施工中尤其要注意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进场的支座的规格性能要逐个进行检查,**其大小、性能合适;支座垫石必须调平,待环氧树脂砂浆或快硬混凝土形成强度后方可落梁。
(2)顶升过程中会遇到将原结构部分构件予以拆除或凿除的情况,在拆除或凿除过程中应避免野蛮施工,以免对原结构产生不必要的损伤和破坏。
(3)施工中使用的化学胶粘剂属于易燃化学物品,应密封存储,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射。工作场地严禁烟火,保持通风。施工时,要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不得随便丢弃残留的化学胶粘剂,而应按环保要求来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4)若在桥梁顶升过程中要中断交通或加强交通管制,应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并与施工进度配合好。对顶升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及时和相关部门沟通,提出处理对策。
(5)结构构件的加固改造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施工。施工顺序及步骤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若施工单位采用其他组织方案,应进行确认后方可施工。
(6)施工过程中应仔细查阅相关部位的设计详图。
(7)顶升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做好完整的施工方案和各项可行的应急措施,**施工安全和结构物安全
2.桥梁伸缩缝更换及安装
伸缩缝是桥梁结构的重要构件之一。 具有伸缩、承重、防水、平整等功能。具有刚度高、耐久性强、整体性好,能够满足桥梁的路用性要求。且能将车辆垂直、水平荷载通过支承结构传递给桥梁梁体,能满足桥梁纵横向位移、梁端翘曲发生转角变化,**桥梁上部结构在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以及荷载作用下,在该处的变位能够得以实现,而不产生额外的附加内力,很好的**了行车的安全、平顺。
但是近几年,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高速重载车辆的行驶,使桥梁产生了不同程度病害,特别是设置在梁端构造薄弱部位的桥面伸缩缝部分。由于其直接承担车辆反复荷载作用,又大多暴露在大自然中,受到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经常会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损坏。桥面伸缩缝的损坏,影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增大了养护维修的工作量,增加了养护费用的投入,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病害伸缩缝的更换养护已经成为公路安全重要环节之一。
3.桥梁梁体加固
a.粘贴碳纤维布加固
粘贴碳纤维布是对桥梁梁板 进行补强的一种加固方法。碳纤维材料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腐蚀、耐老化、耐热性能好、能够保持结构原状、施工便捷等特点,并能有效地封闭混凝土裂缝,抑制裂缝的扩展。其高弹性模量的特性约束了混凝土结构裂 缝的生成与扩展,改变了裂缝的形态,使裂缝变成分散的细微裂缝,提高了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的寿命及耐久性。
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桥梁能**小程度地改变原有结构的应力分布,**在设计荷载范围内与原结构共同受力;将抗拉性能优良的碳纤维布用粘结材料粘贴到梁体底面或箱梁内壁上,使其与原结构一起参与受力,即碳纤维布可以与原结构内布置的钢筋一道共同承受拉力,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
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桥梁,施工无需大型施工机械,占用场地少,碳纤维布是一种柔性材料,可以任意裁剪,便于施工,适用于不同的结构。
b.粘贴钢板加固
1.工法特点
采用特殊结构胶在结构梁的底部(梁钢板在梁底粘贴有困难时,也可包括梁侧一定高度范围)粘贴钢板,梁端部采用扁钢条带对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加固时,应粘贴成垂直于构件轴线方向的加锚在封闭箍或其他有效的U形箍,达到在原有结构截面增大有限的前提下,发挥受损构件或大大提高原有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
2.适用范围及条件
2.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对钢筋砼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的加固;
2.2适用条件
采用本规范规定的胶粘剂粘贴钢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处于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介质侵蚀、放射等)的混凝土结构采用本方法加固时,除应按**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尚应采用耐高温因素作用的胶粘剂,并按专门的工艺要求进行粘贴;
当被加固构件的表面有防火要求时,应按现行**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规定的耐火等级及耐火极限要求,对胶粘剂和钢板进行防护。
c.灌注钢板加固
灌钢加固又叫外粘型钢加固法,在使用过程中优先选用厚度不超过5mm的角钢将所需加固的混凝土柱或梁的四边进行包裹,用来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柱或梁的截面承载力和抗震能力。
采用灌钢加固时,在材料方面应优先选用厚度不小于5mm的角钢,且角钢边长对于所加固的梁和桁架不应小于50mm,对于混凝土柱则不应小于75mm,同时需要沿梁、柱轴线方向每隔一定距离用扁钢制作箍板或缀板与角钢焊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粘贴角钢之前,应将所加固构件截面进行打磨成半径大于7mm的圆角,同时注胶应在型钢构架焊接完成之后进行,注胶胶缝应控制在3~5mm,局部允许长度不大于300mm、厚度不大于8mm的胶缝,但其位置不得出现在角钢端部600mm方位之内。
d.裂缝修补
混凝土结构的桥梁,裂缝是很普遍的病害,甚至预应力结构有些部位都会出现裂缝。当桥梁使用较长时间,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内部原因共同影响,一般都会出现裂缝。结构物一旦出现裂缝,其受力截面发生应力重分布,也就意味着有效受力截面变小,结构应力增大,承载能力降低。所以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对裂缝进行处理。按耐久性要求,如果裂缝细小,裂缝宽度已达稳定,且开裂处不易受雨水浸渗,不易受腐蚀,不再继续发展,且对结构的强度没有明显影响时,可不做处理。如果裂缝宽度<0.15mm且开裂处易受雨水浸渗时,可仅做表面封闭处理,以避免钢筋锈蚀;裂缝宽度>0.15mm或裂缝已经贯通时,说明裂缝处荷载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容许值,所以除采取压力灌浆法修补裂缝外,还应采取其它加固措施,如粘贴钢板、加大截面等。
1表面抹灰修补裂缝
采用水泥浆、水泥砂浆、环氧基液及环氧砂浆等材料涂抹在裂缝部位的混凝土表面进行修补。
2表面喷浆修补裂缝
喷浆修补是在经凿毛处理的裂缝表面,喷射一层密实而且高强度的水泥砂浆保护层来封闭裂缝。根据裂缝的部位、性质、维修要求与条件,可分别采用无钢筋素喷浆、挂网喷浆等修补方法。
3压力灌浆修补裂缝
压力灌浆根据灌浆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水泥灌浆、沥青灌浆和化学灌浆。不同的灌浆液其用途、功效也不相同。桥梁结构裂缝修补采用较多的是化学灌浆。化学灌浆中以环氧树脂材料灌浆及甲丙烯醋类材料进行修补的结构物裂缝效果**,应用也**广泛。
4.桩基加固
桩基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简称承台)组成的深基础(见图)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简称桩基。
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缺陷桩处理常用方法有扩大承台、原位复桩、接桩、桩芯凿井法、补桩、补强,改变施工方法,修改设计方案等。
5.植筋加固
植筋,即在设计部位按设计孔径钻至规定深度后,进行清孔,再注入植筋胶,插入钢筋,使钢筋与混凝土通过植筋胶可靠地锚固在一起。其锚固效果等同于预埋钢筋,从而满足结构传递受力要求的一种施工技术。
植筋加固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
注意事项:
1、结构胶完全固化后为**材料,但未固化前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而且胶固化后也不易清除,施工人员应注意适当的劳动保护,配备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人体直接接触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周围环境温度越高,每次配胶量越大,可操作时间越短。预估适用期内的每次配胶量,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植筋锚固关键是清孔。孔内清理不干净或孔内潮湿均会对胶与混凝土的粘结产生影响,将无法达到设计的粘结强度,影响锚固质量。
4、胶体配制时计量必须准确,否则胶体凝结的时间不好控制,甚至会造成胶体凝结固化收缩,粘结强度降低;胶体配制好后应立即放入孔内。
5、插入钢筋时要注意向一个方向旋转,且要边旋转边插入,以使胶体与钢筋充分粘结。
植筋技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效果可靠,其施工要点在于钻孔深度、孔径及垂直度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且施工中植入钢筋一定要保持洁净,对植筋胶的选用一定要严格,施工前必须先做试验,若能**以上措施,植筋效果能达到要求。总的来说,植筋技术的应用研究,不仅能够解决既有工程结构由于使用功能变化、不可抗力(指地震等自然灾害)、结构老化等原因而需结构加固的问题,而且,还能解决由于设计缺陷、装潢、施工遗漏等原因造成的需结构加固问题。同时,随着更多需结构加固工程和改造工程的出现和植筋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及其可靠性被工程界和广大业主的认可,为植筋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6.桥面铺装
桥面铺装是指铺筑在桥面板上的防护层,用以防止车轮(或履带)直接磨耗桥面板,并扩散车轮荷载,也为车辆提供平整防滑的行驶表面。
一个完整的桥面铺装,从上到下通常由以下几个层次组成:
桥面铺装的组装
1.铺装主体
铺装主体一般可分为上层和下层两个层次。
上层也称磨耗层或防滑层。用于抵抗车辆荷载对桥面铺装产生的磨耗与剪力,提供行车所需要的粗糙度。常采用沥青混凝土,厚3~4cm。
下层的主要作用是校正桥面结构的凹凸不平,**上层的铺筑厚度,有时也兼有防水作用,一般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厚度为3~5cm。铺装主体的上、下两层应构成整体,形成稳定、耐久、平整、抗滑的铺装。也可不分上、下层,一次铺筑成铺装主体,比如采用12cm厚的钢筋混凝土。
2.防水层
防水层位于铺装主体下面,用以阻止由铺装表面下渗的水分对桥面钢板或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通常采用沥青砂胶、沥青油毡等,厚度一般小于2cm。
3.黏结层
黏结层也称首涂层,是位于桥面板与防水层之间的涂抹薄层。设置该层的目的在于**桥面铺装与桥面板良好黏结。常采用沥青、用橡胶或环氧树脂等改性的沥青、树脂等材料。黏结层也可视作为防水层的一个组成部分。
7.桥面防水
近年来,我国修建的高速公路无论是设计标准还是施工工艺,就其总体水平而言都有显著的提高,然而往往通车不到一年就出现早期损坏,其中危害**、**常见的就是水损害。
对于沥青路面,由于其孔隙率较高,没有防水作用,于是水的渗入和滞留,在温度和荷载综合作用下,不仅造成面层的松散、剥落和坑槽破坏,而且,渗入水会造成基层软化、强度降低,进而诱发面层更加严重的破坏。
同样,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存在类似问题。另外在道路修建中,各式各样的桥梁在公路的总里程中占有相当部分比例,在实际工程中也常出现诸如立交桥桥面渗水、铺装层剥落、桥面板破碎等问题。
研究表明,水的渗入是造成这些破坏的**直接和**重要的原因之一。为了保护桥面板,防止车辙或履带直接磨耗桥面,并借以分散车轮的集中荷载,通常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铺装桥面,而为满足防水性好、稳定性好、抗裂性好、耐久性好以及层间粘结性好的使用要求,一般都要在桥面铺装层间设置防水层。
8.梁、柱子截面加大加固
增大截面加固法是用增大结构构件或构筑物截面面积进行加固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能力,而且还可以加大其截面刚度,改变其自振频率,使正常使用阶段的性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善,这种加固方法广泛应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板、柱等。
增大截面加固法具有原理简单、使用经验丰富、受力可靠、加固费用低廉等优点,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它也有一些缺点,如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周期长、增加结构自重、占用建筑空间较多等,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9.活动护栏改造
活动护栏是设置在**分隔带开口处.为方便特种车辆(如交通事故处理车辆、急救车辆)在紧急情况下通行和一侧道路施工封闭时临时开启放行的活动设施。活动护栏在正常情况下要求具有一定的隔离性能和防护性能,在临时开放时应能快速、灵活地移动。
设置原则
1、高速公路的**分隔带开口处必须设置活动护栏。
2、设有中间带的一级公路在禁止车辆掉头的**分隔带开口处应设置活动护栏。
3、活动护栏应设置在**分隔带开口处的公路中心线位置,设置的长度应能有效封闭**分隔带开口。
4、活动护栏的设置高度应与**分隔带护栏的高度协调一致。活动护栏上部应设置轮廓标或反射体。设置反射体时,规格为4cm x 18cm,可由反光片或反光膜制作,反光等级应为二级以上,颜色和设置高度应与**分隔带轮廓标保持一致。
5、位于有防眩要求路段的活动护栏上宜设置防眩设施。
型式选择
1、活动护栏可分为插拔式活动护栏和充填式活动护栏两种构造型式。
2、选择活动护栏型式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所在位置的公路条件综合确定。
构造要求
1、插拔式活动护栏由护栏片、反射体、预埋基础等组成,其中护栏片由直管、弯管、立柱等钢管构件焊接而成。插拔式活动护栏的每片长度应在2一2. 5m之间。基础可采用预埋套管或抽换式立柱基础,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插拔式活动护栏的基础套管顶面高程应高出路面20mm左右,在套管周边可设置混凝土斜坡。
2、充填式活动护栏由多块护栏预制块连接而成。护栏预制块可采用塑料或玻璃钢制作,断面型式可采用F型或单坡型混凝土护栏的断面型式,预制块中空,可以充填水或细砂。充填式活动护栏预制块的每块长度不应小于2m,在两端应设置便于护栏块连接的企口